八十载岁月砥砺,精神薪火绵延。9月3日上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庄严时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于游仙校区第二会议室隆重召开“赓续抗战薪火,砥砺复兴征程”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齐聚一堂,共同追忆烽火岁月,感悟精神力量。活动由党支部宣传委员董洋同志主持,党支部全体成员参会。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亮教授受邀做题为《弘扬抗战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的专题报告。报告围绕抗战精神的定义、抗战精神的历史、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抗战精神的传承以及思政教师如何有效讲述抗战精神的五个关键维度,为在场的党员们呈现了一场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富含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特别是,在教学方法层面,陈教授提出了“历史还原—精神解构—当代联结”的课堂教学范式,为思政课教师将抗战精神有机融入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

专题讲座结束后,与会党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的周序锟老师率先提出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在‘形势与政策’课有限的课时内,如何精准把握抗战主题的时间节点,既讲清历史脉络,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一问题直击思政课教学的痛点,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激烈讨论。随后,蒋惠玲老师结合自己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分享了党员教师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针对交流研讨中党员教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分享的心得,学院党委书记何仕元强调,思政教师在阐释抗战精神时必须坚守正确历史观,教学中需以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细菌战等滔天罪行为切入点,依托铁证与详实史料,清晰阐释“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逻辑,助力学生在认清历史真相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抗战精神核心要义,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国家观与民族观。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瑶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指出,思政课教学既要遵循统一教材要求,又要凸显教师个人风格。她建议,教师以“问题链”设计驱动课堂教学,将历史知识、精神内涵与现实议题有机串联,实现“共性要求与个性特色”深度融合,让课堂既具备统一思想高度,又展现独特教学亮点。陈亮教授则从教学细节层面补充指导。他提出,教师应紧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抗战胜利纪念日” 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历史事件+现实纪念”的模式,引导学生感知历史纵深与厚度。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火与赋能。全体党员教师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的实际行动。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将继续生动讲述抗战故事;在科研工作中深入挖掘抗战精神内涵;在实践育人中传承红色基因。
供稿人:董洋
审稿人:张美艳 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