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团队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为指引,深耕项目式教学改革创新,依托“知识图谱+红色剧本创作+红色舞台剧展演”特色育人模式,在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场景化浸润、实效化落地领域做了分享交流,为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实践样本,相关实践改革成果在项目式教学交流分享会上,也受到广大师生赞誉与认可。

在此次项目式交流分享会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负责人寇壤老师提到在教学场景革新上,本课程构建“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后拓展”闭环育人链条,推动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向“主动探究”根本性转变。课前依托图谱赋能个性化学习,结合关联的权威文献资料、经典影像资源开展深度预习,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动能;课中创新开展分享评析环节关于“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课前依托图谱资源精准还原历史史实,总结凝练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课后借助图谱智能推荐拓展资源,涵盖文献典籍、影视片段、教师录课及学生原创作品,助力学生构建“历史认知--情感共鸣--价值反思”的完整学习链路,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基于教学改革目标和实践,寇壤老师还分享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目前线上学习平台资源的建设情况,数据截止时间到2024-2025-1学期。该课程线上学习平台已服务82个班级共计3555名学生,累计使用课程活动总数达278594万余次、课堂互动2723次,完成作业99次。依托线上资源和知识图谱,教研室20名教师共评审学生作品1100余件,评选出40部优秀红色舞台剧作品并予以表彰。
此次分享交流会是学校进一步推进项目式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课程团队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数字技术+思政教育”融合创新,探索“知识图谱+AI编剧”“VR 历史场景复现”等前沿路径,依托新建实验室强化技术支撑,推动思政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引导青年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在感悟历史中坚定“四个自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供稿人:寇壤
审核人:彭雅丽 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