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开展第十届“绵城正能量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实践任务布置工作。“绵城正能量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是我校深化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重要形式,旨在通过影像化表达让思政课从“课堂讲授”走向“生活演绎”,让学生以创作者身份挖掘身边的思政元素,传递青春视角下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与家国情怀。

课堂上,老师们通过播放往届优秀微电影作品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微电影在传递思想、讲述故事方面的独特优势。“思政课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能指引人生方向的重要课程。”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强调,“希望大家通过微电影创作,把自己对思政课的理解、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正能量故事,用镜头语言呈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思政课的温度与力量。”

随后,老师们详细解读了微电影大赛的具体要求。参赛作品需紧扣核心主题,可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社会责任、法治意识、品德修养等多个方向展开,既可以讲述身边感人的道德故事、记录校园里的思政教育实践,也可以通过剧情创作诠释思政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作品形式上,根据呈现内容严格控制时长,画面清晰、声音稳定,可采用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短片等多种形式,鼓励创新表达手法与叙事风格。


我校已经连续举办十届思政课特色实践活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已成为师生公认的“思政表达窗口”与“青春展示平台”。往届赛事中,多部作品更是荣获省级及以上思政类赛事奖项,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同学们在挖掘故事、拍摄剪辑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深刻内涵,也自然而然地破解了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思想困惑。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全体教师表示将深度参与赛事筹备,从选题、创作等方面助力新一届参赛学生找准创作方向,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思政微电影,让“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在传承中持续焕发生机。
供稿人:伍亚薇
审核人:冯韵 王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