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专题培训在安州校区中心楼902会议室举行。学院彭雅丽副教授以《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如何共融共促》为题,为全院教师带来了一场聚焦思政教师核心发展的深度研讨。本次培训直面思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矛盾,为打造“既能站稳讲台、又能深耕学术”的高水平思政队伍提供了创新路径。

彭雅丽副教授在培训中首先阐述了教学与科研共融共促的必要性。她指出,思政课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课程,二者相辅相成。同时,教师也面临着发展时间和精力分配的客观矛盾,推动二者融合是提升自身发展和育人实效的关键路径。

针对如何实现共融共促,她提出了双向驱动的具体方法。一方面,科研成果可向教学转化:将学术成果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基于研究积累构建专题教学模块;运用理论创新重构教材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教学实践能有效反哺科研:教学中的真问题成为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学生的认知难点指明教学改革方向;学生的课堂反馈、作业成果等可作为宝贵的科研数据基础。

最后,彭雅丽副教授总结强调,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能够带来多方面的积极成效:一是为打造高阶性、创新性的思政“金课”提供丰富素材;二是助力产出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论文;三是促进教学改革项目与学术研究项目的协同申报与联动发展。

参训教师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为破解职业发展瓶颈提供了清晰路线图,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积极实践“教研相长”,努力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新时代思政育人者。本次培训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思政课教师素养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流思政课程群注入了新动能。
供稿人:刘庆
审稿人:黄楠、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