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第三届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彭雅丽凭借精彩的教学展示,从全省18所民办本科高校的36名参赛教师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分斩获本科组特等奖,实现我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性突破,也是连续三年参赛以来取得的最佳成绩。4月11日,彭老师结合备赛与参赛经验,在守正书院二楼会议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开展专题培训,系统总结教学创新方法,为思政课教学比赛提供实践指引。

在教学展示环节,彭老师以《解码特区精神,开创时代新篇》为主题,以深圳改革开放为脉络,通过沉浸式案例、互动式推演和鲜活式史料,将自贸区建设、蛇口模式等宏大命题拆解为青年听得懂、能共情的“思想密码”。从理论阐释到实践启示,从历史纵深到时代脉搏,整堂课既有思想穿透力,又有情感共鸣点。

在经验分享环节,彭老师则从备赛策略、团队协作、专家指导等环节提炼方法论,并结合她这次比赛经验和心得体会,深入解析了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她强调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实践作业预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性;二是以创新为驱动,将AI技术融入思政教学,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课堂时代感;三是以团队为纽带,依托学院赛课小组,通过教案打磨、实战演练形成“以赛砺教、以教促研”的良性循环。

副院长李瑶教授作总结讲话,提出四大路径,为今后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指明方向。

一是以赛促教,提升教学能力。李瑶副院长充分肯定彭老师长期深耕教学研究、持续优化教学设计的实践精神。号召全体教师以赛为镜,通过教案打磨、教学方法创新来提升教学水平,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日常教学效能。二是以问题导向,优化教学设计。李瑶副院长强调教师要立足学生专业背景,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三是创新赋能,重构教学内容。李瑶副院长倡导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框架,鼓励教师立足教材但跳出教材局限。以彭老师创新性融合AI技术为例,指出思政课需与时俱进,通过案例更新、技术赋能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课堂时代感与吸引力,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四是团队协作,凝聚合力。李瑶副院长指出彭老师的获奖离不开其团队的集体研讨与技术支持,呼吁建立“名师引领+团队共进”的协作机制,通过跨学科交流、专家指导形成教学合力,推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

最后,李瑶副院长总结强调,全体教师应以赛事为契机,将竞赛经验转化为教学常态,持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实践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思政力量。
供稿人:杨莉、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