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深化校际合作 共筑思政育人新格局——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携手开展思政一体化建设研讨会
日期: 2025-04-16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的重要指示,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2025年4月15日,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联合举办思政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双方以“培根铸魂”为核心,围绕思政课程建设、教学实践研磨及一体化合作规划展开深入研讨,以“联合教研、实践创新、课程共建”为抓手,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纵向衔接、深度融合,为青少年成长注入精神力量。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何仕元、副院长李瑶,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校长张冬梅、副校长刘冬梅及两校教师代表参与此次研讨会。

(一)校际互鉴:多维交流明晰育人定位

会议伊始,双方分别介绍学校思政教育特色与建设成果。何仕元院长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构建出发,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专业化培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他指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是有机整体,高校需发挥理论研究与资源整合优势,以高效理论深度引领基础教育实践,与小学协同破解‘启蒙阶段思政教育如何具象化’的难题,形成‘从小学奠基到大学提升’的育人链条。”

张冬梅校长介绍了安州区七一实验小学“红色铸魂、文化润心”的办学理念,分享了“以生动案例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经验。她表示,小学思政教育重在“启蒙养正”,需结合学生阶段认知特点,将抽象的价值观教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场景,期待与高校携手打造“有温度、有童趣”的思政课堂。

(二)教学研磨:精准指导提升课堂实效

在教学实践交流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彭雅丽结合教学竞赛经验,围绕“如何让小学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展开分享,提出“案例选择生活化、教学语言儿童化、课堂互动游戏化”三大策略。随后,双方聚焦七一实验小学教师展示的两节课程进行深度磨课。针对《新时代新生活》,李瑶院长建议通过“家庭新旧照片对比展”“小小家乡观察员”等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实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时代变迁;对于《廉洁之花处处开 争做时代好少年》,刘小渝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备课思路,并提出要让“廉洁”教育从老师的概念讲解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养成。两校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细化、课堂节奏把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三)规划赋能:“三位一体”机制擘画合作蓝图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瑶从“联合教研常态化、实践育人一体化、课程资源特色化”三方面提出具体合作规划,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一体化建设路径。第一,构建师资联动机制。双方计划建立“大中小学思政教师联合教研组”,定期举办教学工作坊、开展集体备课与教学观摩等活动,提升教师队伍协同育人能力。第二,实践基地共建。双方拟整合本地红色资源与高校学术资源,打造一体化思政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并联合开展“红色基因传承”系列活动,形成“大学生策划—小学生演绎—双向育人”的实践模式。第三,构建分学段课程矩阵。针对双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联合开发“阶梯式”思政校本课程,形成“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反哺基础”的课程闭环,实现从小学“感性认知”到大学“理性思考”的渐进培养。

(四)共识凝聚:携手开创思政育人新局

最后,张冬梅校长指出,此次研讨既是一次理念提升的“加油站”,更是一次行动落地的“启动会”。学校将以合作规划为指引,借高校之智破解小学思政教育难题,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何仕元院长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始终坚守“为党育人”初心,以“一体化”思维推动高校优质资源下沉,助力构建“小学打基础、中学促深化、大学强理论”的思政教育体系,让思政课在不同学段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共同培育“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

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双方在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上迈出了实质性、机制化的关键一步,为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供稿人:李雪

审核人:彭雅丽、李瑶

学院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 绵阳城市学院

Copyright© 2018 www.ccswus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