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与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2025年3月20日,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绵阳师范学院知行楼432会议室举行联合教研活动。此次活动以教学经验交流与课程示范展示为核心,旨在通过两院深度合作、共建共享,联合探索思政课建设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推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韩晓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敬从军、教研室教师吴志辉、李强、邓啟刚,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彭雅丽、教研室教师房静、李雪参加此次联合教研活动。

活动伊始,韩晓娟与李瑶分别介绍了各自学院的发展情况。韩晓娟重点分享了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程改革中的创新实践,强调以提升思政课实效性为核心,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她表示,两院作为地方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应通过联合教研打破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李瑶则聚焦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详细阐述了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的特色建设与品牌打造。她介绍,学院依托红基中心平台,将思政理论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在学生实践比赛、基地建设及成果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她进一步强调,这种实践教学改革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为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性探索出了一条创新路径。此次交流使两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彼此的教学成果与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未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敬从军围绕纲要课程建设进行发言。他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设计,分享了课程建设中的宝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提出“以史为纲、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思路,强调通过案例分析与互动探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一观点引发与会教师共鸣,为后续教学展示提供了理论支撑。

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教研室主任彭雅丽以《解码“特区精神”,续写“春天的故事”》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她以深圳特区发展历程为脉络,巧妙运用AI情景模拟、史料分析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内核。展示过程中,彭老师不仅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娴熟的教学技艺,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创新设计理念,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有益启发。
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韩晓娟、敬从军、吴志辉等教师对彭雅丽老师的教学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其教学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他们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意见,包括优化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引入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以及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环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助力教学展示更加完善。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是两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具体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院教师搭建了优质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思政课教学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展望未来,两院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互动、携手共进,扎根教育一线,用心用情办好思政课,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供稿人:李雪
审核人:彭雅丽 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