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由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及《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暨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2024年年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共计500余名思政课专家、学者、教育科技工作者参会,围绕“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创新发展”主题,聚焦数智时代演化与变革、共议学科融合与发展。我院教师刘萍、孙妍参加本次年会。会议主要内容有信息化、思政领域知名专家主题报告、各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分享及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平台及仪器设备展览展示及应用案例分享。

本次年会开幕式由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主持,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曹萍、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李志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常委罗小蓉、四川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宣传思想与统战工作处处长李大鹏、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思想教育研究》主编彭庆红纷纷致辞。面对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曹萍表示,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推进数字化建设与全校思政课教学任务的融合、契合,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发挥学校既有特色和学科优势,加强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大成果一体化建设,致力于在马学科及思政课建设领域打造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智库建设的新高地。

主题报告环节,北京科技大学冯刚教授作“理解思政引领力的三个维度”报告,点明思政引领力需在时代新人培育、社会文化发展、治党治国实践三维度中发挥作用,要用数字技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长沙学院杨小云教授作“以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针对性实效性“报告,从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精准学情分析、课程资源创新、思政课程资源建设三方面呈现数智赋能的重要性。上交马院教授李梁作“创新思政课教学应用的通用数据库建设”报告,从理论、政策、实践上展开教学创新。浙大马院马建青教授作“AI赋能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浙大AI思政一点通为例”报告,重点阐述浙大学生自主开发平台“AI思政一点”的助学、助人、助研功能、特色及其效能。西交马院林伯海教授作“在推进思政课信息化中辨析和引领多元社会思潮”报告,从“为什么”和“怎么做”两方面展开社会思潮引领,结合现实场所与虚拟环境特征,重点阐述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主题发言环节,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院院长丁小珊的主持下,成电马院吴满意教授从党中央要求、思政精准把脉、数智技术性回答了为什么要提“数智化”这一问题。西财唐晓勇教授作“如何用数智技术讲好思政课的道理”报告,从历史与现实结合、人机实时互动、师生双向共进、教学成效精准评价发挥数智思政教育作用。北航马院刘丽敏教授作“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赋能思政课教学的风险及规避策略”报告,从风险生成、风险识别、风险归因、风险规避展开报告。武汉学院党委书记陈祖亮作“以思政课信息化推进思政大众化的探索与实践”报告,河北经贸大学甘玲教授作“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究”报告。随后,四川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湘潭大学分别就大思政课的数字化建设、知识图谱、数字化赋能、红色资源数字化等主题作出报告。

圆桌论坛:媒体与思政课建设环节,在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副部长陈伟的主持下,《思想教育研究》《探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经济学家》等杂志编辑就“如何用刊物助推思政课建设与发展”这一问题发言,将“大思政”课信息技术融入文献资源,以学理研究反哺课程教学,进一步凝聚新媒体与学校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工作合力。

交流分享环节,河北美院武笑笑教授分享了本校马院构建“大思政课”格局的“六个工程与平台”“五支队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黄芳教授作“善用大思政课的思考”分享,将“修业农职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大机制”与“大格局”。西南民大易莉教授分享了课堂教学前、中、后分别对应的引导性、参与性、巩固性的信息化互动这一注重线下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山东科技大学孙伟芳教授分享了将科学家精神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推行“三位一体”式的人文与科技融合,突出科学家精神教育的实践性与时代性。长江师范学院曾昂教授从“英模案例”视角创新性开展思政课教育,以“走进英模十法”实现“三远”到“三近”,强调思政课要解决好英模教育远视症。成都体育学院王立冬老师分享成体“体育与中国革命的虚拟呈现”品牌,将中国体育精神与思政课结合,融合校园办学特色与课程特色。
本届全国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创新发展论坛不仅邀请代表企业到现场进行思政课信息化平台展示,还面向高校征集了思政课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并提供展位展示,展示了全国各高校交流思政课信息化的最新做法和成果。同时,本次年会为我校思政课与数智化融合性建设与发展提供更新方向、更明道路、更高要求,我院应坚持在立德树人的重大前提下进一步守正创新,涌现更多思政数智化新成果。
供稿人:刘萍
2024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