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绵阳城市学院聚合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日期: 2022-03-17      信息来源:      点击数:

在学校“三全育人”改革大背景下,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党支部立足专业背景,发挥思政教育优势,不断延展思政课堂的教育纵深,充分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立足绵阳地方独特资源,探索地方红色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路径,组织力量梳理地方红色资源的基因图谱,建立红色教育资源库,着力推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3月16日,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党支部前往位于北川县的一所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展调研学习活动

   在国防教育实践基地的“农耕文化展厅”,老师们被古朴而充满智慧的农具吸引,充满历史气息的羌族农具虽然已经被机械化农具代替,但却沉淀下了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农耕文化展厅除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以外,还是学生们学习使用农具、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劳动意识的实践场所。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根脉,蕴藏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高校育人环节中可以充分利用基地资源,让学生在“学”与“做”中实现文化自知到文化自觉的转变,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在“非遗文化展厅”,老师们参观了羌绣、羌族草编、木雕、碉楼营造技艺等展品“非遗文化”作为“活态历史”、“文化活化石”在展现民族个性的同时为社会发展提供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经济价值。在这里学生们除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外,还要学习制作非遗文化产品,在实践中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在高校育人环节中融入地方非遗文化资源,既可以打造文化育人特色,又可以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非遗文化。

(学生制作的羌族碉楼手工作品) 

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而修建的纪念馆,按照“自然、简朴、生态、科学”八字方针设计2020年11月18日,当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担负着传承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重任。

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们的心情随着展馆主题由沉重到振奋再到欣喜。声、光、电的沉浸式体验把大家再次带回到地震发生时的场景,灾难降临时灾区人民天人永隔的巨大悲恸人民子弟兵、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奋不顾身的壮举、感天动地的故事,处处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地震灾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更是激发出老师们莫大的民族自豪感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是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鲜活“课堂”,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基地。作为地方高校,绵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的调研学习活动,能够以老师们的实际体验为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支撑。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党支部

供稿人:彭雅丽

 

 

学院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 绵阳城市学院

Copyright© 2018 www.ccswus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