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镌刻改革印记,铭记时代呼吸——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修改微电影获奖作品的讨论会
日期: 2023-12-06      信息来源:      点击数:

2023年12月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组教师冯韵、刘萍、陈梦作为指导教师,在博艺楼204与获得本学期思政课微电影一等奖的小组成员们共同讨论作品——《改革春风吹满地,同学少年乘风起》中的修改细节。

红色微电影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新型有效载体,是集历史人物、革命事件、民族精神于一体的资源库,其创作来源贯穿于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也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同时,它作为融媒体时代的产物,将其具有的主流话语表达功能和红色育人功能融入高校思政课堂,通过聚焦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再现中国革命斗争和革命实践的峥嵘岁月,依托新媒体平台讲好党史故事,也有助于丰富高校思政课堂内容,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在讨论过程中冯韵老师指出,评审完所有微电影作品后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拍摄制作能力有限,主要体现在图片处理、视频制作和剪辑等技术问题上。例如该作品就存在剪辑的视频画质有待提高、某些镜头转场过快、旁白些许不清、电影体现主题不完全等问题。问题过多就会导致微电影创作重形式轻内涵,进而难以保证最终作品可呈现的课程教学质量。

其次,刘萍老师及陈梦老师也强调,微电影修改等于作品“再创作”,我们需要使其中的人物性格更饱满、形象更立体、主题更明确、内容更流畅、效果更显著。因此,在后续的修改及完善中,作品必须进一步突出改革开放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反映和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政治观和人生观。同时,也要给予思政课微电影创作实践活动更为便捷的技术指导和充足的资源支持。

最后,参与讨论的师生一致赞同,在微电影的创作、拍摄、后期制作环节,需对微电影作品创作实践活动建构整体系统,保证其主题鲜明、分工明确。要优化微电影教学实践创作模式,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将优秀微电影作品所体现的思想价值观传播给更多群体,在引入思政课堂教学时,通过电影强烈的感官效果和具有典型思政教育价值的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价值观引导,增强思政课堂吸引力、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供稿人:刘萍

202312月6日


学院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三星路11号 绵阳城市学院

Copyright© 2018 www.ccswus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